网站首页 机关建设 知敬畏 存戒惧 守底线
知敬畏 存戒惧 守底线
2024年06月19日 09:31 浏览量:712 收藏

“要加强警示教育,抓好以案促学、以案说纪,让心存敬畏、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。”习主席在山东考察时的这一谆谆教诲,语重心长,发人深省。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,认真领会、深思笃行,以问题通报和典型案例为镜鉴,自觉做到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

“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。”君子之心,常存敬畏。敬畏体现的是一种为官态度与为人境界,“敬”会让人有所为,知晓自己应该做什么;“畏”又会让人有所不为,警告自己不该做什么。讲规矩、守底线,首先要有敬畏心。党员干部有敬畏心,是思想自觉,是党性要求,也是成长必需。人有所畏,则不敢妄为。心存敬畏之心、戒惧之意,遇事就会有所顾忌、三思而行,律己、谨言、慎行,就能“思”出乎理智、“做”有所顾忌、“行”不忘法纪,从心底里把党规党纪当成不可踩压的底线、不可逾越的红线、不可触碰的高压线。

纪律是管党治党的“戒尺”,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主席在多个场合用“戒尺”这一形象的比喻,告诫党员干部要严以律己、勤于自省,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。“戒”,是警戒、惩戒;“尺”,是尺度、标准。对于党员干部来说,戒尺就是要求,是法规制度、党章党纪。手握戒尺,就是要手握法律的戒尺、纪律的戒尺、制度的戒尺、规矩的戒尺、道德的戒尺,不断警醒自己、检视自己,谨言慎行、慎独慎微,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做到不放纵、不越界、不越轨。

“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,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。”敬畏是自律的开端,也是行为的界限。天下之事,成于惧而败于忽。无数事实证明,对党规党纪的敬畏之心稍一放松,利欲之心就会萌生,说话做事就会无所顾忌、为所欲为,就很可能守不住底线,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。现实中,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决策用权没了规矩,言行举止没了标尺,什么话都敢说,什么事都敢做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党规党纪的敬畏之心。可以说,心中有敬畏,手中有戒尺,方能脚下有定力,做到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。

“凡人之性成于习。”敬畏不仅是畏惧,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仰与尊重。树三观、砺心性、练本领、正作风,都需要常怀敬畏、恪守法纪,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,在点滴中养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。这要求党员干部内心要始终装着一把党规党纪的“戒尺”,挺纪在前、明纪于心,补足精神之钙,把正行为之舵,绷紧作风之弦,使党纪学习教育的过程成为严明纪律规矩、加强党性修养的过程,不断增强政治定力、纪律定力、道德定力、抵腐定力,真正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,在欲望面前守住底线,在考验面前行稳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