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防动员作为支撑打赢的强大后盾,始终为战而存、为战而备。为适应未来战争对国防动员提出的新要求,军地各级要与时俱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,进一步更新国防动员观念、创新国防动员指导、革新国防动员方法,把打仗所需和地方所能结合起来,紧扣新域新质下功夫,不断提升国防动员质效。
更新国防动员观念
当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,战争形态不断嬗变。一方面,新时代的国家安全,已成为涵盖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科技、信息、资源、生物、生态等安全于一体的总体的、系统的、相对的大安全。另一方面,新一轮科技革命、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深入发展,作战样式演变为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联合作战,国家战略竞争力、社会生产力、军队战斗力耦合越来越紧,军事经济和地方经济、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,军民界限更加模糊,军地联合更加泛在。更新国防动员观念,就是深刻把握国防动员新的时代特征,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,形成依托新质生产力、发展新质动员力、支撑新质战斗力的基本思路。新质生产力,以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内核,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,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。新质战斗力,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基础上,以作战人员、武器装备、编制体制的演进为内核,通过科技成果转化、作战理论更新、力量体系转型,实现作战方式的根本性变革。新质动员力,应着眼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、双向拉动,以动员体系、战争潜力、作战需求的调整为内核,通过深化跨军地改革、跨军地协调、跨军地治理,实现动员方式的根本性变革。
创新国防动员指导
战争的艺术,本质上是实现排兵布阵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。考察主导性作战理论发展,大致经过“集中—精确—自主”的演变过程:冷兵器战争、热兵器战争、机械化战争的主要特征是“集中”,即兵力集中、火力集中、指挥集中,谁能更快“集中”优势资源,谁就能够取得作战胜利;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是“精确”,即武器精确、目标精确、指挥精确,谁能更“精确”调用资源,谁就更易于取得作战主动;当前初现雏形的智能化战争展现出“自主”的特征趋势,即感知自主、筹划自主、行动自主,谁能更“自主”地赋能作战体系,谁设计战争、主导战局的自由度就更高。创新国防动员指导,就是从规律层面把握战争形态演进的特点,紧随制胜要素转换,实现更加精敏高效的集智、集物、集能。在保证“足食,足兵,民信之”的传统动员基本盘、保持人力物力财力总体优势的前提下,发挥国防动员系统军地交流多、人才聚集广、信息流动快的优势,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。基于发展趋势研提需求、培塑潜力,紧盯科技之变、战争之变、对手之变,聚焦以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技术,兼顾能源、材料等关键性支撑技术的新发展,强化对定向能武器、生化攻击等颠覆性技术的防范,为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提供坚实保障。
革新国防动员方法
恩格斯曾说,在长久的和平时期兵器由于工业的发展改进了多少,作战方法就落后了多少。当前,军事理论发展很快,军事实践进步很快,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的结合正在加快。围绕保障打赢未来战争、同步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,除了传统的作战重难点问题,还有重要目标防护、网络信息互通共享、战略通道畅通、战略物资储备、低空空域防御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,需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促进军地协同,不断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。革新国防动员方法,就是从问题导向把握向战而行的时代要求,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相协调、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相衔接、打赢战争前沿需求相适应,实现动员理论革新、动员指挥革新、动员落实革新。首先,发挥组织优势,开展群众性战法研究和动员手段创新,通过“设计场景—探索战术—评估验证”的建模、推演、验证方式,充实动员方案、丰富动员理论,形成指导动员迭代更新的整套策略。其次,发挥机制优势,筑牢战略、战役、战术三层动员指挥架构,释放各级指挥主导效能、协调牵头效能、组织实施效能,推动动员链有序融入指挥链。再次,发挥跨军地、跨领域、跨部门的能力优势,推动军地规划统筹、政策制度衔接、资源要素共享,按照最复杂情况、最完整链路规范国防动员活动,通过常态化工作统筹、联合拟案、联合演练、联合评估、联合培训等方式,推动军地由平时协调向战时协同的一体化形态发展,真正凝聚起精准、高效、稳定的参战、援战、保战整体合力。(■刘 诚)
内容总监:熊志强
本期编审:程青 王东